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表演、文字與家鄉,是靈魂歸屬|演員 丁寧

  • 暖心故事

  • 發布時間:2022.12.26

對演員丁寧來說,家鄉二林的情感與對自我的認識,是隨著年紀不斷流轉變化的一種認同。曾經是斷了根的浮萍,在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中,丁寧重新梳理自己來自哪裡,也體認到,家鄉正是自己作為演員重要的靈魂歸屬。

INTERVIEW by 郭振宇 TEXT by 陳湘瑾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2018年,丁寧以電影《幸福城市》的「王姐」一角,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王姐不似傳統影視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柔弱、依賴男人的保護。王姐以自己的力量撐起一片天,披著紅色西裝外套、腳踩高跟鞋,在抽菸、拼搏、逃命的過程中,展現出女性堅毅、義氣的形象。

每當媒體詢問丁寧,如何塑造出王姐這樣的角色,她會笑著說,王姐在劇中很需要跑步,而運動員出身的她很適合這個角色;有時她則說:這就是她在彰化二林成長的經驗,看著刺龍刺鳳的叔叔阿姨長大。

在故鄉養成不怕失敗的性格

在丁寧的演藝生涯中,王姐確實與她在彰化二林的成長經驗最為緊密關聯。

彼時,她還在老家二林生活,父母因為欠債必須離開二林、到南部工作賺錢,只好將她和弟弟交給爺爺照顧。丁寧形容,當年的二林就像導演王童所拍攝的電影《無言的山丘》,即使電影中所拍攝的場景是新北九份金瓜石,但是小鎮的氛圍、街坊鄰居彼此熟識、各行各業在此地聚集的景象,卻與她記憶中的二林別無二致。

丁寧印象中的二林有兩個面向:一個是複雜的二林,作為周邊小鎮往來貿易的樞紐,人流往來比起其他的小鎮還要來得複雜,刺龍刺鳳的大哥大姐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另一個是自然的二林,爬到幼兒園院子裡高聳的龍眼樹、摘下甜美的果實,或是鑽進鄰居醫生家的豪華庭院嬉戲,躲在小橋造景下躲避主人的查看。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養成丁寧不怕事、不怕苦、不怕犯錯的性格,在河邊滑倒、從樹上掉下來是家常便飯,即使受傷她也不會視這些行動為一種失敗,「對我來說這就是日常,沒有人會對我的失敗下定義。」丁寧說。



即使辛苦,也不要後悔

國中畢業,丁寧隨壘球校隊到高雄讀書,再接著前往台中就讀臺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現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訓練與課程的間隙,懷有演員夢的她到處參加選拔,雖因為經驗不足而頻頻落選,但她仍將每次嘗試視為更靠近演藝圈的機會,「即使只靠近一點點,我都會覺得這些經驗讓我更靠近我為自己設定的夢想,更靠近我對自己的認同。」

體專畢業後,丁寧前往台北、成為演唱會的執行助理。工作內容繁忙而瑣碎,不怕吃苦的個性讓她得以應付工作的各種挑戰。然而一次在屏東籌備大型演唱會,讓丁寧意識到自己的狀態出了問題,「我從舞台區往看台走去,想要感受君臨天下的感覺,但是當我往下看著這一切,卻感到空洞、沒有開心的感覺。」

猛然驚覺心中出現了空洞,丁寧向當時的老闆告假兩周,在休養的期間,她好好地休息、睡覺、看電影,在整頓思緒的過程中,重新想起被逐漸擱置的夢想:成為明星、造福人群。

自認當時的年齡在青春有限的演藝圈已屬「大齡女子」,丁寧決定即使辛苦、也不要在未來後悔。辭掉原本的工作後,她嘗試用各種方式加入演藝圈:擔任模特兒、拍廣告、出演綜藝節目、在戲劇節目中跑龍套。

從早期以通告藝人為人所知,並長年耕耘電視劇、舞台劇,丁寧拍攝超過70部以上的電視劇與電影作品,近年除了在電影《孤味》飾演非典型第三者「蔡小姐」,《四樓的天堂》、《火神的眼淚》等電視劇中也都能看到丁寧的身影。而2018年以王姐一角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出道超過20年,丁寧作為演員的夢想終於開花結果。



以文字和表演療癒自己和他人

對於飾演過的每位角色,丁寧總是觀察自己、與角色對話,正如同王姐代表的是對家鄉二林的詮釋,「每個角色都有我的影子。我常常覺得是王姐這個角色找上我,因為這個角色覺得我可以演她,在那時候我跟她的關聯是特別深的。」

演員的精神深深融入身體之中,讓丁寧對於世間產生許多自己的觀察,「在演員的眼裡,時間是暫停的、彷彿是在看慢動作,可以看到很多細節。」演員對於細節的敏銳度,轉換為生活中的觀察。而36歲之後開始接觸身心靈的課程,也讓她更重視內在的探索。

這些探索都成為丁寧書寫的材料。2007年她便開始經營部落格,2013年轉往臉書平台,2020年再出版作品《我不要完美,只要完整》,分享童年經驗、歷經的挫敗,以及遇見瑜伽後如何與自己共處的歷程。

許多人告訴丁寧,被她的文字所療癒。她意識到,自己的文字和表演同樣有力量。「我常常覺得,如果有人可以因為我的演出和文字,感受到生命中一直沒有被打開的事情,被療癒、或是看到生命不同的面向,對我來說就是非常好的事情。」

你的出生,是你重要的力量

對於自身的認同不斷流轉,對於家鄉的情感也同樣歷經轉折。

丁寧坦言,早年加入演藝圈時,由於和父母的關係緊張,加上為了衝刺事業、急於擺脫「鄉下人」的樣子,回彰化的次數屈指可數,也幾乎不會公開分享自己來自彰化。

然而,回過頭才發現,家鄉一直都在。36歲那年,丁寧開始練習和父母溝通、和解,「四十幾歲之後才發現,有一個老家可以回去是多麽幸福的事情,我終於知道我的父母親拼死拼活把錢還掉,就是為了我們以後可以回家。」

重新和故鄉接上線,她開始主動提及自己的出身,「像是訪問的時候會提到我是彰化人,剛開始有點逼迫自己,慢慢就覺得,對啊我就是彰化人。當你跟這個地名連結,很多感受自然就會跟這裡產生連結。」回憶起母親過世那年,在二林舉辦長達21天的喪禮,往來的親朋好友、體貼的左鄰右舍,都讓她感受到來自家鄉的溫暖。

走過離鄉背井這條路,現在的丁寧反而認為,家鄉可以是另外一個城市,「如果你對都市充滿想法,但也知道暫時無法離開這個地方,你可以從現有的能力、在這個地方展示自己的『城市舞台』,去揮灑這個地方。」

「台灣每個地方都有非常重要的根源,我們要去把它挖掘出來。」只要好好運用在這個地方生活的機會,好好跟土地連結,這些都會成為重要的力量,「我們怎麼樣都不會變成台北人,就好好珍惜這個身份,變成你自己的特色。」丁寧說。

曾經是浮萍,丁寧認為與家鄉的連結對於自己的演員身份同樣重要,「不要切斷根源、不要變成浮萍,否則你的表演會沒有靈魂。」愛惜自己的家鄉,即是守護自己的靈魂,丁寧笑了笑,是對他人的提醒,也是對自己的重視。



文章來源 | 彰化縣政府青年發展處



標籤

分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