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彰化魂的手工皮鞋,帶著社頭織襪二代往前衝|林果良品創辦人 曾信儒

  • 暖心故事

  • 發布時間:2022.12.26

推開略顯歷史感、沉甸甸的木門,走進林果良品位於台北金華街的門市,宛如回到還沒有大量生產、複製技術的工藝時代,一雙雙由師傅在台灣手工製作的皮鞋,在微暗燈光下散發優雅氣息,映照著遠處色彩斑斕的紳士襪。看似充滿城市時尚感,但這裡處處都充滿彰化魂,更攸關彰化傳統產業的未來。


TEXT by Linden Chen 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雖然出生在台北,但林果良品創辦人曾信儒的父母都來自彰化。父親曾經在三重開過鞋廠,母親則在彰化製作鬆緊帶的協力工廠當過會計,也做過貿易。



1980年代,台灣鞋業起飛,各家鞋廠可說各顯神通搶外銷訂單,曾信儒的父母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注在鞋廠。年紀仍不足以獨處在家的他,晚上多半都在鞋廠學徒休息的閣樓上寫功課,在機器轟隆隆的聲響中入睡。

不只是曾信儒自己對鞋業沒有一丁點好印象,在那個鞋業仍舊勞力密集、低附加價值的年代,他的父母也警告他,「如果不好好讀書,以後就跟我們一樣,只能做鞋業。」

從認識工藝到創業

然而,這一切都在曾信儒研究所畢業後出現轉變。擁有雲科大文化資產碩士學位的他,畢業後任職展覽企劃,剛好有幸參與經濟部工業局和高雄科工館合作,舉辦「台灣史蹟館」常設展二期改善工程,強化了製鞋展區的內容。然而,這一切都在曾信儒研究所畢業後出現轉變。擁有雲科大文化資產碩士學位的他,畢業後任職展覽企劃,剛好有幸參與經濟部工業局和高雄科工館合作,舉辦「台灣史蹟館」常設展二期改善工程,強化了製鞋展區的內容。然而,這一切都在曾信儒研究所畢業後出現轉變。擁有雲科大文化資產碩士學位的他,畢業後任職展覽企劃,剛好有幸參與經濟部工業局和高雄科工館合作,舉辦「台灣史蹟館」常設展二期改善工程,強化了製鞋展區的內容。

那是曾信儒首度接觸台灣工藝史,工藝在平凡中展現的偉大,如滴水穿石般鑽進他心底,讓他決定回到那個他曾經不願再踏入的鞋業,並在2007年和友人一起創辦「林果良品」。那是曾信儒首度接觸台灣工藝史,工藝在平凡中展現的偉大,如滴水穿石般鑽進他心底,讓他決定回到那個他曾經不願再踏入的鞋業,並在2007年和友人一起創辦「林果良品」。那是曾信儒首度接觸台灣工藝史,工藝在平凡中展現的偉大,如滴水穿石般鑽進他心底,讓他決定回到那個他曾經不願再踏入的鞋業,並在2007年和友人一起創辦「林果良品」。



林果良品位於台北市金華街的門市。
林果良品位於台北市金華街的門市。

對曾信儒而言,主打手工製鞋的林果良品,不追求生產速度,而是強調生產者的故事與價值,「品牌營造的氛圍,就像彰化一樣,有人情味的步調在那裡。」對曾信儒而言,主打手工製鞋的林果良品,不追求生產速度,而是強調生產者的故事與價值,「品牌營造的氛圍,就像彰化一樣,有人情味的步調在那裡。」對曾信儒而言,主打手工製鞋的林果良品,不追求生產速度,而是強調生產者的故事與價值,「品牌營造的氛圍,就像彰化一樣,有人情味的步調在那裡。」

而從小聽著彰化經長大的他,也想到要搭著社頭製造的襪子一起賣鞋。但這個概念卻讓母親而從小聽著彰化經長大的他,也想到要搭著社頭製造的襪子一起賣鞋。但這個概念卻讓母親而從小聽著彰化經長大的他,也想到要搭著社頭製造的襪子一起賣鞋。但這個概念卻讓母親感到恐懼,母親從事鞋業的朋友聽到也連忙要曾信儒打退堂鼓。

「我一天到晚聽他們在抱怨,這種負能量好強,強到有點嚇人,好像未來完全沒希望。」曾信儒心志篤定,在內心告訴自己,每個人都需要穿鞋子,它依舊是門好生意,關鍵就在要如何論述它。

「這就是把我自己養大的產業。」即便有阻力,曾信儒還是決定要做下去。文資所的修課經驗告訴他,產業可以被重新詮釋,工藝也可以重新被探究,從中萃取技術能量,就能賦予林果良品這個品牌更深層的意義。





打上MIT產地標,用故事賣鞋子

創業後,曾信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鞋子打上「台灣製造」的產地標。當時雖然台灣製鞋產業多已西進中國,但台灣製的鞋子頂多只能和「CP值高」劃上等號,「但我們要扭轉的觀念,就是它可以好看、精緻又好穿。」

一開始,曾信儒想加強生產者工藝與消費者之間的連結,因此舉辦師傅和顧客的見面會。但這些師傅歷經1980年代台灣鞋業的黃金歲月,再親眼目睹產業的殞落,「對自己的批判很強,甚至有一點貶抑。」曾信儒言談中猶帶不捨。

好不容易說服師傅,結果見面會現場「異常失敗,完全沒有人來」曾信儒至今想起,仍是滿臉懊悔。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因此而意志消沉。一群師傅的飯碗、對自己工作的自信與台灣鞋業復興的使命感,都在他一念之間。

創業彼時是部落格剛流行的年代,他試著把師傅製鞋的心聲寫成故事,也談鞋子的工法、歷史和知識,而母親和鞋業好友,就是最好的諮詢對象。

漸漸地,這些被曾信儒賦予溫度和意義的故事,開始在網路流傳。不少因為腳太大而找不到鞋子穿的網友如獲至寶,立即向林果良品下單,也讓曾信儒在創業顛簸的初期站穩腳步,並透過口碑行銷帶來更多新顧客。

沒多久,林果良品的網路銷售熱潮,吸引媒體報導。「這讓我覺得林果良品已經生存下來,消費者願意聽我們的故事。」為了給消費者更全方位的購鞋體驗,曾信儒在中山北路找了一間60年的老房子,準備開第一間實體店面。

2013年1月25日,這家店開幕。空間流淌著工業時代來臨前的緩慢步調感,不少顧客就衝著這點,喜歡到實體店試穿、消費。

疫情啟動調整,訂閱制+社頭合作

林果良品實體店面為主要收入來源,在2020年疫情到來時面臨挑戰。原本實體店面營收高達九成,但受疫情肆虐影響,門市門可羅雀,逼得曾信儒不得不加強線上行銷,把線上營收佔比拉到三成。

曾信儒也把腦筋動到社頭的襪子上,開始做起沒人做過的襪子訂閱制,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喜好後,隨機挑選適合花色的襪子,在九十天內寄送三到五雙給消費者,每雙平均單價約200到230元。

「這就是我們的第二曲線。」在鞋子營收受疫情影響下滑之際,林果良品不只用襪子穩住營收,還讓員工透過襪子訂閱制學習大數據營銷模式,一天無薪假也沒放,也沒有任何員工被裁員。

三個月前,曾信儒和社頭的合作又更進一步,和長駐社頭的工研院紡織所合作,由林果良品設計,紡織所分析織品紋理、尋找適合織法後,再交給社頭襪廠生產。





帶動社頭襪業轉型,創造高附加價值

九年前,社頭織襪仍以大量生產、壓低價格拚外銷為主流。但面對美國和韓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在2012年底生效,所有由韓國輸往美國的襪子全都零關稅,社頭製造的襪子在價格上硬是高了一截,鎮上織襪廠無不人心惶惶。

如今社頭面對的關稅劣勢絲毫沒減少,但不同的是,二代接班以後,把設計思維帶進襪廠經營,普遍願意生產風格較前衛的襪品,放在網路上試水溫,如果迴響不錯,再小批量生產。

這些襪品因為風格獨特,又有社頭長期累積的工藝做後盾,單價要比過往壓低價格、大量生產時高出好幾倍,卻契合林果良品長期累積的品牌形象。

年輕二代一開始還有點擔心,「一雙襪子賣到200元以上,有人會買嗎?」曾信儒聽了,用一貫沉穩的口氣告訴他們,「沒關係啊,如果襪子量少,就把每一雙襪子的毛利抓高一點,一定可以打出不一樣的市場。」

目前,襪子訂閱制仍在溫和成長中,「有一定的退訂率,但也有一定的增訂率,還算OK向上的曲線,對我來講,這樣就夠了。」

但品牌充滿彰化魂的曾信儒真正盼望的是,能讓更多製鞋和彰化製襪的好工藝,一起被看見他們的新價值。



文章來源 | 彰化縣政府青年發展處



標籤

分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