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雕琢時空的巧手 磺溪舞臺耀眼新星|陳侑成

  • 青年行動事蹟

  • 發布時間:2022.12.22

善用天然實木搭配各種技法,創作出系列性作品《第四維》而獲得立體工藝磺溪獎,他是甫從大學畢業的新生代創作者陳成,將無形的概念恰如其分地落實在實體的作品中,為藝術創作領域注入了新活水。

TEXT by 盧沛妤 PHOTOGRAPHY by 陳侑成


結合工藝與設計 享受創作過程

陳侑成是土生土長的半線人,和美實驗高中畢業後,北上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工藝設計系,從小非科班的他第一次踏入臺藝大校園,才正式開啟了他的藝術之旅,陳侑成分享在工藝系的學習是從三大主要媒材開始接觸:分別是陶瓷、金屬及木材,在一整年與這三種媒材相處後,他發現,木材是所有材質裡面最吸引他的,每種木材的材質種類、生長環境、溫度等因素,會導致木材的紋路及顏色獨一無二,加上搭配不同加工技法像是車床、拼木、曲木等等整合所有元素後,便能創作出多樣化且非常有特色的作品;因此具有強烈獨特性的木材成為陳侑成創作媒材的首選。



臺藝大工藝設計系的課程相當強調「實作」,從最基礎的磨刀、手工楯接等開始,慢慢進階到圓鋸機、車床等大型機具的操作,製作的作品也會先從實用性的家俱製作,充分了解設計與結構的形式後,再轉化更有藝術性的獨立創作作品。陳侑成提到在創作過程當中,從概念發想、設計、到木材廠挑選適合的材料再到執行製作都是獨自一人,而每一次創作都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跟精力;但在獨自創作的過程中,其實也如同與自己對話、探索自身的過程,將這些想法、概念轉譯到實體的作品上對他來說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上|《第四維》中的〈此時〉象徵時間的橋梁。下|《第四維》中的〈盼〉鏡面採磨砂處理。
上|《第四維》中的〈此時〉象徵時間的橋梁。下|《第四維》中的〈盼〉鏡面採磨砂處理。



以時間與空間共築的《第四維》

此次獲得磺溪美展的作品《第四維》為系列性作品,分別代表過去-當下-未來。象徵「過去」的〈過刻〉透過胡桃木溫潤的色調帶出復古感,以轉動把手的形式帶動內部結構呈現出陳侑成在過去獨自旅行時所記錄下的回憶,他提到每一個人都身處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但也許我們卻擁有著相似的回憶;箱體的結構又象徵著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所被外界賦予的框架,外觀的刺就像是成長的象徵,意味著突破這些限制的東縛。

代表「現在」的〈此時〉方跟圓的結合,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正是此時此刻的當下,作品內部透過鏡面的搭配來反映了最真實的現在。「未來」;則是透過簡潔的線條以及潔白的顏色來襯托,中間的鏡面透過噴砂處理的方式象徵「未來」明明近在眼前卻又模糊不清,但我們始終在期盼他的到來,因此這件作品便命名為〈盼〉。

陳侑成喜歡不斷挑戰不同創作手法、想法,《第四維》就是其一,在次的創作中他「時間」為構思的出發點,透過幾何、抽象的方式呈現,最後展示在觀眾眼前的《第四維》不僅獨且令人驚艷。





透過圓鋸機、車等大型機具,創作出多樣化且具有特色的作品。
透過圓鋸機、車等大型機具,創作出多樣化且具有特色的作品。
磺溪美展閃耀 新星未來無可限量

對於自己的作品能被臺灣藝術的殿堂磺溪美展肯定,他感到十分的榮幸;在溪美展佈展期間,他希望能將自己的作品意象完整呈現,更親自到場佈展,看到來自各地的優秀創作者因為藝術創作得以齊聚一堂,共同為藝術努力著,也更加肯定溪美對於推動臺灣藝術進步的重要意義。

在創作的旅程中,陳侑成很開心能夠將興趣轉化專業並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除了一直支持他的人也特別感謝大學時期的兩位啟蒙恩師:李英嘉老師以及吳宜紋老師,在兩位教師的循循菩誘之下讓陳侑成快速的成長,李老師教導紮實而且安全操作加工機具的守則,並且身體力行,深深影響了他自律的重要性;吳老師則是提供許多新知識,鼓勵學生做各種的嘗試以及實驗,讓他在創作中總是保持著開放的態度、並勇於嘗試各種可能性。

最後陳侑成認為,當唯有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堅持是與夢想最近的距離」。過去五年間,陳的創作都是以自我想法的展現,未來他希望能夠將美感、設計推廣給更多喜歡此領域的大眾,讓更多人能被設計美學所感動、啟發。

文章來源 | 彰化縣政府



標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