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以藝術家的姿態, 拿命換取夢想|雜學校校長 蘇仰志

  • 青年行動事蹟

  • 發布時間:2024.01.08



創業者先相信再看見,一般人先看見再相信。藝術家性格的蘇仰志,偏偏很愛創業,只要有1%的熱情,就能撐起他的夢想,屢敗屢戰,以行動支持他對創新教育的信仰。十年磨一劍,他透過雜學校把相信化為看見。

走進位於花博園區內CIT台北教育新創競技場的雜學校,放眼所及開放式、非典型的辦公空間及學習場域,一如蘇仰志對教育的理念,沒有邊界,充滿無限可能。

甩商模,選擇先相信再看見

一開始,蘇仰志就被問了他最討厭回答的問題,「雜學校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你不是先學會騎腳踏車,才開始騎腳踏車的」,頂著牛頓捲髮的雜學校長蘇仰志,對於商模提出了他的看法。也就是這樣一路跌跌撞撞,從一日美術館、不太乖教育節,再到雜學校,儘管挫折不斷,仍沒有澆熄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熱情。

他的人生至今創業7次、失敗6次,當真「關關難過關關過」?事實上,2009年第一次在上海創業的尾聲,他差點過不了這一關。資金周轉不靈,在過農曆年前發不出近50位員工的年終獎金,凌晨兩點,苦惱著該如何解決問題,借酒澆愁、萬念俱灰的他,差點想從17樓辦公室跳下。此時,接到媽媽從台灣打來的電話,他強忍著淚水問「怎麼這個時候打來?」,「我也不知道,就是想打給你」, 此時的他突然清醒了,「原來,這世上還有我在乎的人,在乎我。」

結束上海的事業回到台灣後,另一個轉捩點跟著到來,讓他從藝術走向教育。

學藝術的蘇仰志以博物館學重新出發。他說,博物館4大功能,研究、展示、典藏、教育,前3項都跟教育有關,整個博物館就是以教育為核心。





藉策展,掀起教育改革運動

於是,2014年「一日美術館」以一日快閃的概念,他策劃了一場展品價值6億元的展覽,有了這次成功經驗後,為了將「創新教育努力的人,聚在一起」,2015年更瘋狂舉辦不收門票的「不太乖教育展」,沒想到兩天吸引了3萬人次參觀,卻慘賠了7百萬元,但蘇仰志卻樂此不疲。他是這麼想的「展覽只是一個開始,用心做好這個開場,是為了引起更多注意。」活動結束後,他意外收到10幾個國際論壇邀請,而後續影響力,也不斷發酵。

事實上,這場展覽就像同共同創作一般,策展人和參展單位各自盡情發揮。當年參與的教育創新組織,如美感教科書、One-Forty移工教育文化協會、臺灣吧數位學習平台,都為台灣體制外的教育帶來新氣象,而蘇仰志的收獲則是「我本來就不是教育專家,但透過他們才理解教育的多元觀點, 讓我看到很寶貴的部份。」

蘇仰志在教育展中找到熱情,雖然負債,仍以「雜學校」名義堅持做下去,2016年辦了一場全亞洲最大的創新教育展,這一次改收門票,兩天賣出6萬3千多張,目前在台灣還沒有教育展打破這個紀錄。

一連串的策展活動,蘇仰志比喻為「像是社會運動在抵抗某些事情」,他想打破一般人對教育只有一種價值的觀念,「孔子在2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概念,完全符合我們不太乖的精神。」但我們的教育卻多是教學生一定要好好念書、上學、考試,最後找份穩定的工作。

2017年展覽中,雜學校又出新招,新增了實驗教育館,集合了「體制外」的教育單位參展,而實驗教育最重要的核心即是多元及獨特的教育理念。現場由學生顧攤,讓他們從做中學,負責向參觀者介紹自己學校的特色。某日一位家長紅著眼眶對蘇仰志說:「校長,我對不起我的孩子,我逼他變成我想要的樣子。」這位家長看到實驗教育孩子眼中散發光芒,但自己的2個小孩,眼神卻是呆滯的。

母親來自埔鹽鄉、父親是秀水鄉人,蘇仰志小學曾在彰化唸半年的書,每年寒暑 假都會回去度假,最期待的是和年紀相仿的孩子在田野間玩耍。談到彰化的童年 時光,他臉上滿溢幸福的笑容,「有一次上課,父母兩邊的親戚不確定我是不是帶了便當,沒想到都幫我準備了,一到學校發現那天竟有5個便當!」他說,那是家人對他的愛,下了課之後,阿公還會來學校接他。至今和堂兄弟的感情依舊很好,雜學校辦展時,他們還特地包車北上來看。





串資源,扮孵化器和推進器

談及雜學校和彰化青年可以如何對接?蘇仰志說,雜學校本身就是一個孵化器,青年就像一顆顆的種子,在水分、陽光、土壤都適中的環境裡,才能破土而出,再加上完善的孵化系統,就可好好成長。他不諱言,台灣有很多透過活動甄選出的優秀青年團隊,但因沒有穩定的資源挹注,也就失去續航力,這也是新創團隊經常遇到的問題。

彰化青年發展處提供很多資源, 讓年輕人可以提案並探索,關鍵在於有沒有人陪跑。事實上,每個城市都需要一個像雜學校這樣的孵化培力單位,或者稱之為「共享學校」。蘇仰志說明,所謂的共享學校,非傳統線性教育,而是共時性的方式進行,由雜學校先把模式確立,再賦能給其他單位,進而發揮推進器的功能。但他強調,每個地方人文產業都不一樣,問題也不盡相同,當地必須要有一位負責人,「如果未來和彰化鏈結,我們會把雜學校的模式帶過去,由彰化在地對教育、產業、社會生態有連結度的人來主持。」

「我覺得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世代差異跟資源不流通」蘇仰志一針見血的直指問題核心,雜學校希望能成為連結年輕人和產業的第三方。

雜學校有一個信仰:「每一個來到世界上的生命,都注定要改變世界!」蘇仰志正領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進行翻轉世界的工程,同時擴散影響力。從10年前「不太乖教育展」單一個展,到「雜學校」持續性的創新教育活動,今(2023)年蘇仰志把雜學校變成一個實體的城市共享學校,澈底實踐「先相信理想,終會看見成果」的創業者信念。

未來,蘇仰志更計劃將實體校區推展到台灣各個城市,終極目標是和國際連結,成立全世界每個城市都需要的未來學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