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佳興布坊與小西巷的瑰麗過往|店主遺孀陳麗卿女士訪問紀錄

  • N型特派員

  • 發布時間:2024.02.01

張瑜真、黃筱彤採訪於2023年4月1號佳興布坊舊址

董中山與小西巷布坊的羈絆

  在台灣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每個人皆揣有一個當上頭家的夢想。彰化佳興店主董中山先生與夫人陳麗卿女士便是在如此繁華的前景下,開啟了與小西街、布業羈絆的一生。

▲ 圖一:陳麗卿及董中山(受訪者丈夫)
▲ 圖一:陳麗卿及董中山(受訪者丈夫)



  在陳麗卿的眼裡,丈夫一直是憨厚而勤奮的人。董中山自國小畢業後便開始至永興街的布店新鏛豐當學徒、童工,平時的工作便是幫忙送布跟出差跑腿,當時的小西街極其繁華,整條街都是在賣訂做衣服的布料,無論是婚喪喜慶大家都會去那裏訂做衣服。董中山在學徒生涯中累積了極為豐富的待客經驗,然而在其22歲時,新鏛豐便因經營不擅倒閉,老闆捲款潛逃。

在心灰意冷之下,董中山放棄了在布業闖蕩成師的夢想。為了餬口只好選擇進入工地開挖土機,又在輾轉之中進入台塑工作;董中山討厭制式化的工作與一成不變的生活,因緣際會下被其他布業老闆看中,重新成為學徒,與布業再續前緣。

陳麗卿眸光黯淡地訴說往後的故事。布店老闆為了將學徒綁在身邊替他做事,不斷提出希望學徒們拿出本錢與其合夥,然而老闆的承諾卻虛而空洞,當初答應要給學徒的獎金日漸減少,董中山的努力與額外的加班全都付諸流水,最後在失望之中憤而離職。

獨資創業:佳興布業的成立

  陳麗卿想,自己的丈夫已把二十幾年的青春奉獻給布業了,如今只差一個契機,自己為甚麼不鼓勵他創業呢?

  在太太與街坊的軟磨硬泡下,董中山於1990年成立佳興布坊,之前的工作經驗留下的客戶資料與電話號碼成為了佳興布坊成功的關鍵之一,寶貴的客戶名單為他的創業奠定重要基礎。當時的小西巷已從專攻訂製成衣轉戰至被單布業,董中山深知若只拘泥於小西巷肯定競爭不了那些原有的店主,加上當時經費不虞,前老闆又不斷威脅要切斷其進貨人脈管道,董中山決定將目標客群鎖定在中部(彰化、台中、南投),而自己轉變為中間商,使佳興布坊搖身一變成為轉售被單布的中轉站。

▲ 圖二:佳興布坊所在地與小西巷(黑色框線範圍)位置對比圖(乘車約五分鐘可到)
▲ 圖二:佳興布坊所在地與小西巷(黑色框線範圍)位置對比圖(乘車約五分鐘可到)



漸入佳境:獲取全台商機的佳興布坊

  初創業時期的交通並不如現今方便,佳興布坊因需從台北、沙鹿進貨,常常耗費大量時間等待,為了長期囤貨,布坊只好加裝更多鐵架以承載大量布匹。後來科技進步、交通發達之後,進貨的變得速度很快,大概今天叫貨,明天早上就會收到了,也不用一直囤貨,開店之後家裡的經濟狀況也好了很多,有了很大的改變,買了一間房子也買了車,生活變的很好。

▲ 圖三:佳興布坊昔日之帳本
▲ 圖三:佳興布坊昔日之帳本





  董中山並沒有失去本心,創業成功後一直勤勤懇懇地為客戶服務。陳麗卿回憶起佳興布坊從無人問津至鼎盛時期的一天好幾大單,甚至算布、撿布,弄一弄可以用到12點,直說信用與誠實才是佳興布坊能夠變得茁壯的關鍵。



▲ 圖四:董中山留下的記事本,充滿廠商的電話
▲ 圖四:董中山留下的記事本,充滿廠商的電話



慘淡經營:情義至上的佳興布坊

當台灣人開始不再選購台灣製被單、棉被,而選擇中國製、相對便宜的商品後,台灣布業在社會上的生存權便變得困難許多。如今小西街布店跟賣成衣的店越來越少,昔日繁榮的光景早已不復存在,在陳麗卿的印象中那些頂頂有名的布坊早已因無人傳承、或隨著在台灣逐漸黯淡的布業景氣而倒閉。佳興布坊與其他布坊相比,其繁華時期如曇花一現一般,並沒有維持多久。

▲ 圖五:布的樣本簿
▲ 圖五:布的樣本簿



然而,董中山的個性是如此的忠厚堅定,他認為若是還有人願意向他購布,自己便不能輕易放棄抑或突然關店,使人失去供給、斷了別人生意,於是佳興布坊硬生生地在不被看好的年代裡強撐了三十餘年,直至董中山先生罹癌後仍有接客,而董中山先生甚至有幾次化療結束後就立刻動身送布,陳麗卿明白自己丈夫對待事業的時慎重與堅持,也知道布坊於董中山而言是如此重要的存在,因此從未對丈夫的堅持做出阻攔舉動。

在董中山先生抗癌兩年半後,於西元2021年七月去世,而佳興布坊也在眾多不捨下正式結束營業。

歷史更迭而記憶長存於心

閱覽董中山留下的布樣以及布上歲月的痕跡,竟給我們一種穿越回那繁華年代之感,彷彿自己是那抹為了生活與妻子共同打拼的身影,忙著點貨、備貨到半夜,像身歷其境一般地,細聞撲鼻而來的是粗糙棉布的舊時土黃色潮濕氣味,或許我們不應將小西街套上沒落之形容詞,小西巷只是隨著時光洪流一次次蛻變,滿是服飾店、人聲鼎沸的小西巷仍活在我們心中;而我們亦不該為了佳興布坊的關閉而扼腕,陳麗卿口中地美好成為了不可泯滅的回憶,歷史終究會更迭,而記憶就在人們心中。

▲	圖六:筆者與受訪者合照(左起:陳麗卿、張瑜真、黃筱彤)
▲ 圖六:筆者與受訪者合照(左起:陳麗卿、張瑜真、黃筱彤)



本文章由黃筱彤、張瑜真授權刊載

標籤

分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