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李毅誠
N型特派員
發布時間:2024.10.09
李毅誠(誠誠),1985年生,彰化伸港人。彰化高中、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曾經營便當店「吃吃」,現為podcast 頻道「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主持人。
採訪當日是星期四上午。下車後,迎面的是灰濛可見的粉塵以及滿是汙泥的魚塭,這裡是伸港鄉濱彰路上的交叉路口,附近即是彰濱工業區。幾分鐘後,誠誠的車也到了。「那我就坐這裡喔!」他在一叢雜草間席地而坐,身側還有兩三支枯萎的長柄菊錯落。誠誠的招牌笑聲將我們的緊張和不安瓦解,畫面微妙,且是如此隨興且從容。
伸港鄉位於彰化最北端,由於不想住校,誠誠得先搭三十分鐘的公車,再從火車站徒步走向兩公里外半山腰上的彰中,每天來回通勤時間就花了近兩個小時。
雖然舟車勞頓,但他也和我們分享了一段小故事:因為伸港是在公車路線首幾站,所以他總能搶先其他人挑座位。日復一日的觀察,使得他們能夠正確掌握哪些別校的漂亮女生會在哪一站上車,因此誠誠會跟其他朋友們很有默契的分開坐,運氣好的話還有機會跟正妹共乘。不過高三之後就可以騎機車上下學了,雖然痛苦的通車時光終於結束,但對他而言不知是否也少了一些專屬於過去的獨特回憶。
誠誠的父母沒有讀太多書,很早就出來開工廠創業。雖然他成績不差,但他到了國三還不知道彰化高中是什麼學校,甚至到了高三也不知道中央大學是什麼學校。也許對很多人來說,有朝一日若能逃離自己現在所生活的地方,可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以前跟我爸去送貨,早上五點多上車,八點就到台南了。台灣其實也就這個大小而已,沒有什麼好逃離的。」
在北部生活的誠誠並沒有背井離鄉的鄉愁,對於伸港也沒有強烈的故鄉情感。就算住在台北,只要想回老家,也只是幾個小時的距離。難道不會有想要到其他地方一展抱負的想法嗎?「也不是沒有啦,但比較像是以一個去探索世界、探索其他地方的想法來面對未來。」
可能你會好奇,有著這樣個性的誠誠,為什麼最後會想要在台北生活。「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啦,退伍之後,有朋友要離開自己的工作,所以就介紹我去做做看。這一切都很隨機。」誠誠說,他不常想像過自己的未來,或是一定要在哪裡工作。有趣的是,他否定稱呼這種態度為隨緣。「我在高雄也可以混的很好啊,我在台中也可以混很好,我在台北也可以混很好,哪在哪個地方會有差嗎?其實還好吧。」若想單靠環境來改變自己的現況,可能只是徒然。誠誠的自得和自信,也讓他總是能隨遇而安。
由於伸港位於彰濱工業區,誠誠有不少的父母輩朋友都是開中小型企業的或者加工工廠。或許是受環境的影響,從誠誠小時候開始,創業在人生道路上的選擇就是件相當篤定的事情。但令人莞爾的是,他說他從未想過自己未來創業的內容會是什麼。是工廠?是便當店?還是Podcast節目?只知道自己不會甘願領著固定的薪水。
在還沒正式踏入社會前,他常有能力和抱負被埋沒的感覺,總認為社會沒有看見自己的才能,但在步入社會幾年過後才發現,其實大多時候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仍不足,無法被社會看見。「就像考試考不好,不是因為題目難,而是你不會嘛,就像你不會抱怨台大醫科難考嘛,創業也是一樣的事嘛。」
他回憶剛創業時的自己,總會有股莫名的自信。以為能夠開好幾家分店,但到頭來才發現連一家店要搞好都很困難。意識到現實與預設的理想之間所存在的差距,誠誠變得比過去的自己更加實際。如果不親自嘗試,就不會真正理解到底有多困難。預想在未實踐前都只能說是幻想,嘗試過後,才能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而理想又是什麼。
「不會這樣而沮喪啦,反而覺得自己以前的想的事比較幼稚,比較一廂情願。」誠誠認為這樣的人生體悟,是每個人都必經的辛苦。在成長的路途上,發現自己不是以前所認為的天才,有如此覺悟,才能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對於鄉下小孩而言,一定曾嚮往去到大城市裡生活,似乎那些未知的可能性,都只會在大城市裡才會發生。「我不會欸,而且我超討厭別人這樣講的。」出乎我們的意料,即便他就是一個鄉下小孩到大都市打拼成功的例子,對於城鄉差距,他卻有不同的看法。「有一次我在廁所裡面尿尿,我就聽到隔壁班的人對他朋友講:『我上次去台北的時候,有人說我長的很像台北人欸!』我那個時候只有一個想法:『幹,超爛。』」
他很早就能理解旁人的台北情結,也明白20年前的伸港和台北有很大的落差。誠誠的父親也是一位貨車司機,從前坐上父親的車到處跑,更常看見不同於伸港的都市景象。「我懂那種歧視是什麼意思啦,所以你才不會用嚮往的態度去看北部生活。」這句話或許是想對我們說,或許也是對自己說。20年後區域發展逐漸平衡,有了網路和交通,伸港和台北的差距已不再如此遙遠。對誠誠而言,住在台北或者住在伸港,可能是路口就有7-11或者要騎車五分鐘才有7-11的差別。並不是因為住在台北才改變了誠誠,反而更像是在台北市過著伸港鄉的生活。
「如果真的要問我對於伸港有沒有什麼『故鄉』的感覺,我在18歲前就有一個很明確的想法:我不希望這裡有老街。」誠誠說,如果有人想要在伸港蓋老街的話,一定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我們好奇為何會有如此想法,誠誠坦言他非常厭惡樣版式觀光。如果故鄉的街道被改建為老街,並不會讓伸港變得古色古香,反而嚴重破壞了地方的共有記憶,強硬附上一個不屬於他的價值。要蓋的話,還不如蓋一間百貨公司。
而這段故事的最後回到了這次採訪上面。
「你知道為什麼我會接受今天這個採訪嗎?」誠誠說。
「因為我每年暑假都會自己回去彰化高中,可能到退伍之後吧,只要我回去彰化,我就會自己騎摩托車騎去學校,然後在學校散步一下,然後就回去了。」
「會順便找老師嗎?」我問。
「沒有啊,我沒有要找任何人。」誠誠答。
「那會覺得彰中有什麼變化嗎?」我又問。
「你們的變化其實跟我無關啦,因為我回去找到的只是過去的東西而已。」
「回去看到學校還是長這個樣子,裡面的學生還是那個樣子,就感覺很好玩,就會覺得有些事就是不會變。」
「可能那個不會變很重要啦,那個不會變對長大的自己很重要。」
從學生時期,到赴台北讀書、創業。面臨疫情下便當店經營困難,誠誠二次創業,嘗試錄製podcast節目、經營自媒體,迅速竄紅。一路走來不甚坎坷,卻也說不上是一路順風。對於未來,他看似一直在變,沒有明確的規劃,只是照著自己的步調走下去,走著走著,就走到今天。
或許對他而言,這樣的變才是不變吧。
本文章由莊宗翊授權刊載
分享